无障碍阅读
当前位置: 首页 > 互动 > 在线访谈

2023年度湖北省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新闻发布会

来源:黄石市民政局      时间:2024-07-29 19:38

分享:

湖北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黄勤:

记者朋友们:

下午好!

2023年以来,湖北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大应对人口老龄化力度,坚持以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推进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不断增进老年人福祉。今天,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度湖北省老龄事业发展状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

省老龄委副主任、省老龄办主任、省民政厅厅长李丽女士;

省老龄委委员、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四海先生;

省卫健委二级巡视员江中三先生。

首先,请李丽女士介绍2023年度我省老龄事业发展情况;

湖北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湖北省民政厅厅长李丽: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湖北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2023年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重要指示精神,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现就有关情况作简要介绍。

一、我省人口老龄化现状

截至2023年底,全省常住人口5838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1378万人,占总人口的23.6%;65岁及以上人口989万人,占总人口的16.9%。据各地统计,全省80岁及以上人口148万人,约占总人口的2.5%。100岁以上老年人4810人。

二、2023年老龄事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老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后,我省结合实际,迅速制定《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和《湖北省基本养老服务清单》,任务措施全面对标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重点工作任务等要求,以基本公共服务的形式,推动解决老年人在养老服务方面急难愁盼问题。此外,省政府先后出台《关于调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有关政策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多个文件,正在研究制定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实施意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设计不断完善。

(二)养老保障能力稳步提升。2023年,全省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04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8万人,其中参保退休人员66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8万人。全省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852万人。全省老年低保对象52.96万人,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为740元∕人·月、6904元∕人·年;特困供养老年人19.96万人,城乡平均救助供养标准分别达到17760元/人·年、13482元/人·年。全省享受高龄津贴老人147.4万人。全省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的老年残疾人40.12万人。全省享受养老服务补贴的经济困难高龄老年人12.9万人,享受护理补贴的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3.3万人。

(三)养老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全省累计建设养老机构2010家,机构床位总数29.47万张。建成93个县级失能特困供养机构,10759名失能特困人员得到集中照护。全省累计建设社区养老机构和设施23092个,累计建设社区养老床位数21.36万张。2023年新建了100个街道(乡镇)养老服务综合体,改造提升了200个农村互助照料中心;因地制宜开展老年人助餐服务。全省设立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的中、高等职业学校112所,养老相关专业在校学生10万余人;设立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的本科学校31所,养老相关专业在校生5.2万人。2023年组织开展养老从业人员专业护理技能知识培训3.2万人次。

(四)老年医疗服务能力持续强化。聚焦老年人失能早期预防,启动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基本公卫服务项目。加快老年医学发展,全省二级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设置率达到91.4%,提前达到健康中国2030目标值;全省累计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1876家,建成率超过90%;加强中医康复科室建设,全省42家三级中医医院全部设置中医康复科;推进安宁疗护服务,我省争取国家级试点城市累计达到7个,试点数量位居全国第6,开展服务的机构达到249家。全省为老年人提供绿色通道的一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占比达到98.86%。65岁及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达到71.56%。

(五)医养结合稳步发展。总结推广全省33个医养结合典型案例的经验和做法,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医养结合,更好满足老年人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在健康湖北公共服务平台布局上线湖北省医养结合机构电子地图,为群众提供网上服务指引。武汉市江汉区、枝江市、咸宁市咸安区被命名为首批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大悟县中医医院、谷城县石花夕阳红康复中心、恩施州优抚医院被命名为首批全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2023年,全省新增34家医养结合机构、总数达到346家,床位总数新增1.04万张、达到8.07万张,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中心等建立签约合作关系的有4017对。

(六)适老化改造力度进一步加大。2023年,全省新建小区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为86.9%,完成特殊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户数2.7万户,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累计完成适老化、无障碍设施改造小区4522个,新增养老服务设施298个。市州级均已制定加装电梯提取住房公积金实施细则,全省累计完成加装电梯4820部。

(七)老龄产业协调发展。大力推进老年助餐、居家助老、养老照护、老年健康等基础养老服务相关产业发展。鼓励养老机构、家政企业、物业服务企业、社会组织开展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行、助急等老年人急需的服务,2023年全省新增家庭养老床位1.4万张,上门服务3万人次。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建设省级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园,推动形成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助推康复辅助器具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养老产业与医疗、地产、旅游等业态融合发展,推广旅居养老、文化养老、健康养老、养生养老等“养老+”新业态新模式。

(八)老年教育和文体活动进一步丰富。全省共有老年大学(学校)1400多所,县级全覆盖,在校学员45万余人,老年教育网络初步建成。全省各级各类老年体育协会、团体近3000个。各级院团、文化机构以及社会文艺团队广泛开展文化惠民线上线下活动,全年达2万多场次,惠及老年人在内的群众近3500万人次。连续18年举办全省中老年人才艺大赛,对优秀的书画、摄影、诗词等作品在全省进行巡展。

(九)老年人权益得到较好保障。依托人口老龄化国情省情教育、“敬老月”活动等,广泛开展老年法规政策宣传。全省全年破获涉老诈骗案件188起,追缴涉老诈骗资金近1亿元;建设法律援助机构119个,完成涉老法律援助案件4381件,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4万余人次。

(十)敬老养老助老社会氛围日益浓厚。2023年全省新增45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累计建成138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全省新打造敬老爱老服务城市公共汽车电车线路20条,新增及更新适老化(低地板及低入口)运营车辆4000余辆。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基层文化站,全部对老年人实行免费开放。A级以上景区、A级以上旅游厕所增添老年服务设施设备。全年开展送医药、送文艺、送温暖等为老志愿服务活动900多场次。组织青年志愿者走进100余个社区,持续开展“智慧助老”活动,手把手教老年人使用智能产品。

下一步,全省老龄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按照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老龄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全面推动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提出的目标任务,以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健康支撑体系为重点,扎实做好新时代老龄工作,助推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湖北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黄勤:

谢谢李丽女士的介绍。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记者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名称。

人民网记者:面对加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在这轮机构改革中,党中央将老龄工作的牵头协调职责交到了民政部门。请问:我省老龄工作机构改革进展情况如何?老龄办将从哪些方面发挥职能作用?

湖北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湖北省民政厅厅长李丽:

关于理顺省市县三级老龄工作体制工作,省本级已完成老龄工作职责划入和人员机构转隶。6月下旬,省政府调整设立了新一届湖北省老龄工作委员会,省老龄办作为省老龄委的日常办事机构,设在省民政厅,具体工作由省民政厅老龄工作处承担。我们将提请召开省老龄委第一次全体会议,修订省老龄委工作规则和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同时,密切关注市、县老龄工作机构改革进展情况,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6个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以及84个县(市、区)民政部门的老龄工作机构设置到位。

下一步,省老龄办、省民政厅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着力强化综合协调、督促指导、组织推进老龄事业发展职责,充分发挥老龄委的参谋助手作用;组织研究制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全省老龄事业发展的战略、重大政策和规划;督促检查有关老龄工作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情况;组织协调老龄委各成员单位和地方老龄工作部门加强对老龄工作的综合管理,共同推动解决老龄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工人日报记者:养老服务事关民生福祉,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十四五”以来,我省主要从哪些方面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湖北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四海:

“十四五”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政策引导、优化资源配置、激发社会活力,积极推进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一)加快发展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出台《湖北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确定8项主要任务和12项主要建设指标。目前,全省养老床位总数达到50万张、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60%、有集中供养意愿特困人员全部集中供养、社区日间照料设施全覆盖等8项主要建设指标基本完成。

(二)积极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立足多数老年人选择居家社区养老的实际,大力推动居家养老服务网点建设,积极引进各类养老服务市场主体进社区、进家庭,开展助餐、助洁、助医、助浴、助行等居家上门服务,构建“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十四五”以来,武汉、襄阳等7个市(州)先后纳入国家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试点;省级财政投入3.6亿元,支持全省建设360个街道(乡镇)养老服务综合体。

(三)持续加强农村养老服务。努力提升特困人员服务质量,探索农村福利院公建民营等改革模式,2023年底,已有77个县(市、区)实行失能特困人员县级集中照护。积极探索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加大农村养老服务投入,“十四五”以来,省级财政投入8000万元,改造提升800个农村互助照料中心。

(四)大力推广医养结合模式。支持公办医疗机构利用富裕床位提供医养结合服务,支持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卫生机构加入城市医联体或县域医共体,与医疗联合体内的医院建立双向转诊机制。积极探索乡镇卫生院转型办养老。

(五)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育。“十四五”以来,全省累计培训养老护理员11.27万人次。建立武汉、宜昌、咸宁3个省级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基地,举办全省养老服务技术骨干培训和省级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联合省委宣传部开展“荆楚最美养老护理员”宣传展示。

(六)严格实施综合监管。印发《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完善我省养老服务领域综合监管政策;出台《湖北省养老服务市场失信惩戒对象名单暂行管理办法》,对养老机构、养老从业人员实行失信惩戒;联合相关部门出台《推进养老机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施方案》《湖北省养老机构会员费管理办法(试行)》。开展养老机构安全管理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打击养老服务领域诈骗专项整治,坚持进行养老机构服务双随机抽查和日常安全检查。

经济日报记者:医养结合工作整合了养老和医疗资源,较好地满足了老年人的需求,也是很多老年人关注的重点。请问,目前我省医养结合工作的进展如何?下一步工作方向是什么?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二级巡视员江中三:

随着我省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健康养老需求十分迫切,“医养结合”成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近年来,我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统筹发展、分类施策的原则,以健康湖北建设为引领,进一步加快医养结合发展,不断满足全省老年人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一)坚持高位推进,完善政策措施。近年来,经省政府同意,省卫生健康委联合省直相关部门先后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对居家社区服务、机构服务、医养衔接、服务监管以及财税、价格、土地、医保等方面出台了具体措施,着力破解医养结合发展的难点、堵点问题,为我省推进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支撑。

(二)坚持多措并举,扩大服务供给。一是坚持试点先行。确定5个市州为省级医养结合试点,探索形成了“医办养”、“养办医”、“医养融合”、“医养签约”等“四路并进”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并在全省推广。二是开展示范培育。设立“湖北省医养结合机构培育项目”,省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用于培育建设一批综合能力强、群众满意度高、社会效益好的医养结合机构。三是发展居家社区服务。积极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利用现有资源,改扩建一批医养结合服务设施,为失能、慢性病、高龄等行动不便或确有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四是实施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23年以来共落实医养结合服务120万人次,失能老人评估登记6.5万人,170个村(社区)开展老年人心理评估和随访管理,8个市州试点开展老年痴呆防治工作。五是强化信息化赋能。开发推广湖北省医养结合机构电子地图,为有医养需求人群提供网上指引服务。

(三)坚持人才引领,提升服务质量。一是加强学习交流培训。全省建立医养结合培训基地24个,累计脱产培训老年医学科、医养结合机构的医师和护士450名;选派医养结合机构人员参加国家级相关培训3000余人次。二是注重院校人才培养。积极发展老年健康相关学科专业,全省布局康复、护理、中医、公共卫生类专科专业点73个。三是持续提升服务质量。连续三年开展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督促医养结合机构严格开展自查整改,推动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推动老年健康工作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健全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一是持续推动落实国家和省有关医养结合文件精神,重点实施好“湖北省医养结合机构培育项目”,加快医养结合机构发展。二是持续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养结合、安宁疗护等服务,实施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项目,推进中医药进家庭、进社区,为居家失能失智、术后恢复期等老年人提供就近就便的医养康养服务。三是持续实施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行动,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开展第二批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示范机构培育创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极目新闻记者:无障碍和适老化的居家、医疗、养老和社会环境对于老年人来说非常重要,请问我省在着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湖北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四海: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提出,“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近年来,我们在全社会培育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老年生活观,全方位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打造老年宜居环境。全面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规、标准和规范,将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纳入城市更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统筹推进,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出台家庭适老化改造标准,鼓励更多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让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更加安全方便。成功创建138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切实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满足老年人在居住环境、日常出行、健康服务、养老服务、社会参与、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需要。

二是开展智慧助老服务。在鼓励推广新技术、新方式的同时,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加快推进老年人常用的互联网应用和移动终端、APP应用,尤其是政务服务、就医等场景的适老化改造。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省民政厅正着力打造全省统一的养老服务平台,构建“政府搭建、国企运营、开放共享”的综合智慧为老服务运营模式,将有效链接养老服务节点企业、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服务流,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三是强化社会敬老氛围。组织开展尊老敬老表彰活动,50个集体和78名个人荣获全国“敬老文明号”“敬老助老模范人物”称号;省委、省政府表彰了20个首届“湖北省敬老模范集体”。结合时代楷模、道德模范等评选,选树表彰孝亲敬老先进典型。将为老志愿服务纳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和高校学生实践内容。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在出行便利、公交乘车优待、景区门票减免等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进一步拓展优待项目、创新优待方式,在醒目位置设置老年人优待优先标识,深化“放管服”改革,鼓励各地实施老年人用身份证、社保卡替代老年人优待证享受优待。出台便利老年人就医十条措施,进一步提高老年人就医体验感、满意度。发挥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媒体作用,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敬老社会氛围。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联合省老龄委相关成员单位,按照《湖北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关于“到2035年,我省老年友好型社会总体建成”的目标,积极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切实改善老年人生活环境,提升老年人的生活生命质量,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湖北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黄勤:

今天的提问环节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感谢各位记者朋友!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