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汛以来,我市多地出现强降雨过程,局部地区遭受暴雨、冰雹和强对流天气袭击,给受灾地区人民群众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截至6月25日,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市139003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1512人,需紧急生活救助1364人,倒塌房屋198户540间、严重损坏房屋254户534间、一般损坏房屋1302户3776间,农作物受灾面积9215.78公顷,成灾面积6053.18公顷,绝收面积916公顷,直接经济损失6679.2万元。灾害发生后,市县两级民政局共向受灾群众发放灾害应急资金38.15万元、发放棉被棉衣毛巾被510床(件),确保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市民政局积极采取四项措施没,做好主汛期防灾救灾工作:
一、加强救灾工作组织领导。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民政厅关于做好汛期灾害防范应对工作要求,认真贯彻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精神,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克服麻痹思想,保持高度警觉,把救灾应急作为各级民政部门当前的重要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做到早谋划、早安排、早部署。全面落实救灾工作责任,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的领导负责机制,成立全局各单位48人组成的抢险救灾应急队,并对全市60名专业救灾工作人员(县市区、乡镇街道)进行了专业知识培训。组织消防、地震、气象、卫生防疫等方面的专家为全市十多所高中的学生开办了防灾减灾知识讲座。在全市开展 “5·12全国防灾减灾日”防灾减灾主题宣传活动,部分学校和社区开展了防灾疏散应急演练,加强与相关涉灾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做好救灾应急工作,各项救灾应急措施落实到位。较好地发挥了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职能,。
二、做好救灾应急准备工作。加紧对2012年版《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完善,增强预案的可操作性时效性,出台《市民政局救灾应急工作规程》;及时对本级库存救灾物资进行清理和补充,目前储备的救灾物资有棉被1000床,棉衣1000件,T恤衫1000件,毛巾被500床,折叠床100床,帐篷50顶以及广场照明和广场音响、发电设备等物资,与饮用水、方便食品供应商签订救灾饮用水、方便食品紧急供货协议,为救灾应急提供较好的物资保障;做好救灾应急车辆、应急通讯等救灾装备准备工作,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对各项准备工作开展一次全面自查,完善应对措施。
三、强化灾情统计报送管理。严格落实《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要求,加强灾情管理,及时、准确、全面、客观地统计报送灾情。健全灾害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发布气象等预警信息、启动预警响应、组织受灾群众紧急避险。健全汛期应急值守制度,在安排熟悉救灾业务的人员24小时值班的同时,汛期预警期间救灾工作人员全天候值班待命。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救灾工作人员24小时通讯畅通。为全市乡镇、街道和县市区救灾工作人员配备手机报灾终端,严格报灾时限要求,对造成人员死亡(失踪)或严重财产损失的重大灾害,在灾害发生后2小时内上报市委、市政府和省民政厅。
四、落实灾害应急救助措施。积极做好灾害应对工作,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派工作组赶赴灾害现场,核查灾情,指导开展救灾工作。对灾害损失达到本级救灾应急预案响应等级的,将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紧急调拨救灾物资,协调安排救灾资金,落实各项救助措施。积极配合基层政府和有关部门,及时转移受灾群众,及时启用应急避难场所,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确保了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的饮用水喝、有住所、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救灾科)
一、加强救灾工作组织领导。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民政厅关于做好汛期灾害防范应对工作要求,认真贯彻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精神,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克服麻痹思想,保持高度警觉,把救灾应急作为各级民政部门当前的重要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做到早谋划、早安排、早部署。全面落实救灾工作责任,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的领导负责机制,成立全局各单位48人组成的抢险救灾应急队,并对全市60名专业救灾工作人员(县市区、乡镇街道)进行了专业知识培训。组织消防、地震、气象、卫生防疫等方面的专家为全市十多所高中的学生开办了防灾减灾知识讲座。在全市开展 “5·12全国防灾减灾日”防灾减灾主题宣传活动,部分学校和社区开展了防灾疏散应急演练,加强与相关涉灾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做好救灾应急工作,各项救灾应急措施落实到位。较好地发挥了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职能,。
二、做好救灾应急准备工作。加紧对2012年版《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完善,增强预案的可操作性时效性,出台《市民政局救灾应急工作规程》;及时对本级库存救灾物资进行清理和补充,目前储备的救灾物资有棉被1000床,棉衣1000件,T恤衫1000件,毛巾被500床,折叠床100床,帐篷50顶以及广场照明和广场音响、发电设备等物资,与饮用水、方便食品供应商签订救灾饮用水、方便食品紧急供货协议,为救灾应急提供较好的物资保障;做好救灾应急车辆、应急通讯等救灾装备准备工作,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对各项准备工作开展一次全面自查,完善应对措施。
三、强化灾情统计报送管理。严格落实《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要求,加强灾情管理,及时、准确、全面、客观地统计报送灾情。健全灾害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发布气象等预警信息、启动预警响应、组织受灾群众紧急避险。健全汛期应急值守制度,在安排熟悉救灾业务的人员24小时值班的同时,汛期预警期间救灾工作人员全天候值班待命。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救灾工作人员24小时通讯畅通。为全市乡镇、街道和县市区救灾工作人员配备手机报灾终端,严格报灾时限要求,对造成人员死亡(失踪)或严重财产损失的重大灾害,在灾害发生后2小时内上报市委、市政府和省民政厅。
四、落实灾害应急救助措施。积极做好灾害应对工作,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派工作组赶赴灾害现场,核查灾情,指导开展救灾工作。对灾害损失达到本级救灾应急预案响应等级的,将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紧急调拨救灾物资,协调安排救灾资金,落实各项救助措施。积极配合基层政府和有关部门,及时转移受灾群众,及时启用应急避难场所,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确保了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的饮用水喝、有住所、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救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