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本地民政

救助精准暖⼼ 幸福可感可及

来源:黄石市民政局      时间:2024-11-22 09:19

分享:

今年以来,湖北省黄石市民政局着力推进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全方位、全周期、全链条、全过程”的服务类社会救助,推动社会救助由单一物质救助向“物质+服务”综合救助转变,实现资源有效整合、供需精准匹配、流程标准规范、成效可感可及,更好满足困难群众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全方位评估,精准画像建台账

黄石市民政局健全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依托“线上+线下”排查,准确识别困难群众、评估服务需求,为困难群众精准画像。

黄石市民政局结合困难群众实际情况,从救助类型、基本需求、专项需求3个维度,依据经济、监护、社会融入等8个困难程度指标和21项赋分子项,对困难家庭进行全面剖析,划分高、中、低3个困难层级,建立一户一档的服务类社会救助需求台账。用好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监测预警功能,对困难家庭学生、登记失业人员、重病患者等信息进行交叉比对,智能提取有效数据,动态掌握低收入人口就业、家庭支出等变化情况,及时预警并提前介入干预。探索“大数据+救助”模式,完善第三方评估机制,多渠道了解困难群众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实现“困难有人帮、救助有路径”。同时,加大线下排查力度,组织社会救助协理员等开展入户走访,及时了解群众救助需求。

全周期服务,明确标准定清单

黄石市民政局根据未成年人、低收入家庭失(无)业人员、老年人等服务对象全生命周期不同需求特征,明确服务标准、供给主体,建立服务类社会救助清单,有针对性地开展照护服务类、生活服务类、关爱服务类项目,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黄石市民政局开展“未你而来”项目,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利用市儿童信息处置平台,链接社工机构、志愿服务组织等社会资源,针对困难家庭中的适龄儿童和家长,开展“从说话到对话”“暖心童行”等活动,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积极生活。开展“赋能提升”项目,关注中年人自我发展。通过结对帮扶的形式,由第三方机构从低收入家庭中选择有劳动能力、有服务技能的人员,与依靠60—69周岁父母生活的成年重度残疾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众结对,为他们提供助医、助餐、助洁等服务。开展“福利托养”项目,守护老年人幸福生活。为低保家庭中失能、半失能人员提供托养服务,实现生活照护标准化、安全管理责任化、康复训练常态化、分区管理精细化。开展“精准灌溉”项目,满足服务对象差异化需求。从实际出发,为服务对象精准提供助洁、送医上门等服务。

全链条运作,整合力量优服务

黄石市民政局充分发挥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作用,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会救助,完善“物质+服务”综合救助模式。

黄石市民政局积极发展“救助+慈善力量”,完善政府救助和慈善帮扶有效衔接工作机制,强化信息共享,引导公益慈善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开展“送温暖献爱心”“童享阳光”“金秋助学”“慈善一日捐”等活动,为困难群众募集善款。积极发展“救助+社会力量”,强化人才培养,打造党员先锋队、志愿服务组织、爱心企业、专业社工等组成的救助帮扶共同体。积极发展“救助+链式服务”,根据困难群众需求台账建立需求库,整合民政、教育、医保等部门救助政策建立政策库,整合各方资源建立资源库。从需求库中调取低收入家庭困难类型等信息作为匹配因素,从政策库中匹配相应救助政策,从资源库中匹配助老、助残、助餐、助洁等帮扶资源,形成综合救助方案,实现精准匹配、链式服务。

全过程保障,优化供给强监管

黄石市民政局加大要素保障力度,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体系,加快完善社会救助服务多元供给格局,全面提升救助效果。

黄石市民政局强化制度保障,联合市财政局印发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工作方案,建立政策会商和工作联络制度,定期研判、分析、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强化资金保障,按照上年度社会救助资金总支出3%—5%的比例落实购买社会救助服务经费。强化监督保障,推行困难群众下单、政府部门买单、链接资源接单、街道(乡镇)和社区(村)晒单、多方认定评单的“五单救助”模式,采取“沉下去”指导、“请上来”座谈、“聚起来”推进等方式,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同时,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就服务成效、项目管理、社会影响等内容开展绩效评价,做到全流程跟踪问效、全方位监督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