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县市区新闻

黄石港区党员“约定陪伴” 引来幸福“敲门”

来源:黄石港区民政局      时间:2025-05-06 10:37

分享:

在湖北省黄石市红旗桥社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臂戴红色袖章每天穿梭于小区、楼栋之间,开展上门陪伴、代买药品、送药上门、义务巡逻、化解矛盾纠纷,宣传社会救助、养老助老政策等,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党员小约定,叩门问需报平安

5月6日清晨,家住沈家营街道红旗桥社区汽运巷的丁大爷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拉开窗帘。“我有高血压,没有手机一个人居住,社区王利华等3名老党员每天都轮流第一时间来看望我,了解我的身体和生活情况,让我感觉很温暖。”丁大爷说,早上拉开窗帘已成为他的习惯,因为这不仅是报平安的“信号”,更是老人们与社会救助专干和老党员之间的暖心“约定”。

刚开始只是社区几个老党员自愿参与,随后社区社会救助专干了解到这件事后也主动加入其中,于是根据这份“约定”,针对辖区年龄偏大、行动力差、体弱多病的独居老人和孤寡老人,开展的“拉开窗帘”行动。“窗帘之约”行动,即通过以拉开窗帘为暗号,每天早上志愿者与老人约定时间拉开窗帘。如在约定的时间窗帘拉开,表明老人起居正常;如窗帘没有按时拉开,志愿者就会立即前往老人家中查看。起初这只是志愿者和辖区老年人的“约定”,如今拓展到黄石港区扶贫帮困志愿服务队也参与其中,凝聚起强大的“敬老之力”。

专属陪伴,共度美好时光

“我是单亲家庭,平时一个人在家,母亲患有乳腺癌也没有收入来源,有时候一个人在家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我常常感到很孤独。”武汉路小学13岁蔡小丽(化名)同学说。

今年年初,在走访了辖区53个独居、空巢老人和31个未成年后,红旗桥社区党委书记潘兵暗自下定决心:定期组织人员探望这些独居空巢老人和未成年人,陪他们说说话,聊聊天,缓解老人和小孩的孤独感。于是联红旗桥社区巾帼志愿服务队、青年志愿服务队,开展“一老一小乐享朝夕美好”专属陪伴计划就这样“诞生”了。该社区通过定期组织志愿者入户,为困难群体开展亲情陪伴、个案服务、卫生清扫、免费送餐、社会救助政策宣传等服务。目前,社区志愿者每月定点一次到空巢独居低保老人家中与老人唠嗑,与未成年人交流谈心,看看他们是否需要帮助,根据他们的需求提供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纾解了“空巢之痛”。

暖心守护 家门口幸福再加码

每个周六清晨,王家里社区低保对象王阿姨家总会响起清脆的敲门声。62岁的王阿姨扶着门框,看着门外几个身着红色志愿者衣服的社工,眼中泛起笑意:“你们又来啦!”。王阿姨丧偶多年又身患癌症,经常因病住院,女儿一直在外地工作,监护的缺失让她觉得生病是一种负担,好在社区开展的服务类社会救助弥补了这一缺失。第三方机构通过社区志愿者开展的定期上门服务,监测病情及时提醒王阿姨服药,有效疏导了焦虑情绪,并在住院期间提供免费送餐和陪诊服务,让王阿姨再也没有后顾之忧。

像王阿姨这样的困难群体在服务对象确定后,如何更好的扩展延生服务内容,切实增强救助兜底保障功能,通过摸底调查,黄石港区民政局社会救助科将持有低保证、特困证以及社会救助对象中患重病、重残或监护人缺失的困难群众作为服务类社会救助工作开展的重点服务对象,通过社区摸排推荐后,也被纳入服务范围。黄石港区社会救助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第三方机构按“一人一档”原则建立了个人的信息档案,分层分类开展“健康守护”“爱心陪护”“暖心厨房”“专享剧场”四大特色活动,形成精准和温暖的救助套餐。同时黄石港区联合黄石港区大健康运营服务中心及4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护人员,开展“健康守护”暖心服务,建立超过100人的专业医护团队,为有健康服务需求的低保对象、低保边缘人群提供上门健康体检、用药指导、康复理疗等健康服务,项目服务224人户,358人;实施“暖心厨房”“专享剧场”、“爱心陪护”等各具特色的服务项目。各街道与第三方机构开展各具特色的个案服务项目,每个街道根据不同需求的服务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服务困难群众的“暖心厨房”项目 47 户,针对老年人开展了入户陪伴的“专享剧场”项目 40场,针对独居、空巢等特殊困难老开展的“爱心陪护”的社会融入项目64户,实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关爱服务项目,服务120人次,不仅增添了人间的温暖,同时让困难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持续提升。

通讯员徐勇 贡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