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八点,黄石市覆盆山社区80岁曹涛老太太就起床了,过完早后,她慢慢地向隔壁郭婆婆家走去。63岁的郭婆婆视力一级残疾,也是一名独居老人,生活多有不便。每当郭婆婆开门晚时,曹涛担心郭婆婆生病,便会主动前去敲门,了解情况,通过打扫卫生、陪聊天、采购生活用品等方式和附近独居老人互相陪伴、互帮互助。很难想象,这位精神矍铄的耄耋老人,曾经也是社区里“老帮老”互助体系中需要关怀的对象。
困境受助:让兜底“有温度”
曹涛是社区为数不多的一家多残家庭,在她还是小姑娘的时候,家族一直延续着老一辈的传统规矩“亲上加亲”,也就是所谓的“近亲结婚”,家族里每一代人总会有残疾人的出生。
她的弟弟曹庭跃,她的小叔子郝至平,都是不同程度的残疾。丈夫在2008年离开了她,临终前丈夫不放心的看着两个“弟弟”,曹老太拉着他说,你放心我一定会照顾好他们。就这样,即便生活已经很累,她也可以微笑的面对。2018年、2023年,相关部门分别为郝至平和曹庭跃办理转为特困分散供养人员。减轻了曹涛生活上的又一个重担。
虽然家庭困难,但每当家里有点吃的,她都乐意与邻居分享;当邻里遇到困难时,很是乐意助人,真心帮助。
巧解千千结:织就邻里“温暖情”
2025年1月在册的低保户孙某,因突发中风送医治疗,康复后身体机能基本丧失,每天都需要人的照顾,从吃饭、穿衣、洗脸、大小便等,就这样家里人照顾了六个月后都处于临界点,病人很煎熬,家属很疲惫!孙某几次想要放弃。
曹老太知道后主动到医院走访了解,得知病人还有传染性疾病,她便通过电话和家属联系,向他们讲述自己家的故事作为勉励,耐心的疏导,和病人通话鼓励他振作起来,加强自己的锻炼,早日可以从病床上坐起来。就这样的一次又一次的鼓励下,孙师傅真的可以在左手的帮助下拉着床围坐了起来,虽然孙师傅还是因为病情过于严重还是离开了我们,但是在最后的那段时间曹老太给这个家带来了很大的精神支持。
架起连心桥:共筑慈善“幸福屋”
曹涛一直是社区“乐龄宣导队”的骨干成员,在创文创卫期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4月份,当听说区慈善会为推进慈善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的活动,利用慈善资金在社区成立暖心港湾·困难家庭救助站时,社区专干在还没有说清楚是怎样的服务队伍,她就一口答应。随后,曹老太和就近老人结成陪伴互助小组,互相陪伴帮助,低龄老人照顾有需求的高龄独居老人。老人们在互相陪伴中不仅互相关心身体状况、达到精神慰藉的目的,还可以化解家庭矛盾、促进家庭和谐。如今,曹涛,80岁的她是覆盆山爱心救助站里年龄最大的志愿者。
热心映晚霞:志愿服务“别样红”
除了生活照料,曹老太还组织社区老人们不定期开展银龄志愿活动。目前大概有20名志愿者,分别是大学生志愿者、辖区低保户及其家属、党员,主要按照不同的服务事项有清扫保洁,聊天、代买等。从去年至今服务累计达50人次,其中救助站服务约15人次。
黄石港区慈善会相关负责人感慨:“现在老帮老不仅解决了养老难题,而且通过慈善资金,完善了社区积分兑换机制,利用社区“爱心超市”,按照服务项目的不同给予积分奖励,更让整个社区的凝聚力越来越强。”
从被动接受帮助,到主动传递温暖,覆盆山社区的老人们用脚步串联起千家万户的冷暖,用耐心化解鸡毛蒜皮的琐碎,不仅托起了老人的幸福晚年,更把社区编织成最坚韧的情感纽带。而80岁的曹涛老人,恰似这条纽带上升腾的璀璨星火,以灼灼微光,温暖着社区的岁月晨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