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新县龙港镇汪家垅村,村民肖合意经营的小卖部,总会吸引乡邻光顾。表面看,村民们是在照顾她的生意;实际上,人们都被肖合意的故事所打动。
“这些年,她太辛苦了。我从没见过她因为劳苦而发过脾气。”邻居汪斌和逢人就会夸赞她。
53岁的肖合意,出生于阳新县龙港镇河东村。小时候,肖合意父亲在附近渡口当船夫,家境还不错。
20岁时,肖合意嫁到了汪家垅村。
在当时,汪家垅村是周边地区贫困的代名词。一句俗语道出了汪家垅村的生活现实:“嫁女莫嫁汪家垅,世世代代都受穷,吃饭靠救济,花钱靠打工,天干三天地发裂,下雨一场路不通。”
肖合意的丈夫名叫汪祖茂,有一个姐姐已过世,还有三个妹妹,最小的只有5岁,一家人挤在一个不到30平方米的土坯房中生活。
生活虽不富裕,但肖合意一家其乐融融。汪祖茂人勤快,老实本分。农闲的时候,他收废品去卖,补贴家用。
婚后,两个儿子先后出生。
可天有不测风云。1992年端午节前后,汪祖茂在骑车回家的路上,遭遇车祸,不幸去世。
得知这一消息,肖合意当场昏倒;婆婆李桃受打击,以泪洗面了一个月。那一年,肖合意23岁。
未来的路还长,生活还要继续。李桃从悲痛中走出后,和肖合意长谈了一次:孩子,你年龄还小,还可以找个好人家……
肖合意却心意已决:两个儿子一个才刚学会说话,一个才五个月大。她走了,孩子怎么办?公公婆婆怎么办?
肖合意挑起了一个家庭的重担。她不光照顾自己的两个幼子,还照顾起了3个妹妹。
在很长一段时光中,肖合意不是和公公婆婆一起出现在田间地头,就是和妹妹、孩子们一起出现在家门口。
长嫂如母,挑粪、挑水、砍柴这些重活累活,肖合意都干。有时候,柴砍好了,挑不动,她只能坐在地上哭;哭完了,休息好了,她挑起担子继续走。还有一次,在挑粪时,因为上坡受力不均匀,肖合意连人带粪桶,滚到坡下,溅得一身的屎尿。
孝行温暖家人,也感动邻里。
经村里婶婶们撮合,汪家垅村另一个湾子的村民成后龙被肖合意的孝行感动,走进了肖合意的生活。肖合意对成后龙的要求只有一个:要把她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要把她的公公婆婆当作自己的父母。
2004年,公公因病去世,婆婆李桃瘫痪在床。肖合意一如既往地侍奉婆婆李桃。每天帮婆婆梳洗,一有空就推着婆婆外出走动;家里有好吃的,第一个给的,不是孩子,而是送到婆婆床前……
成后龙的生活重心也放在了“妈妈李桃”身上,一边打工挣钱,一边悉心照料。“我的父亲90岁,母亲87岁,都是哥哥和弟弟在帮忙照顾……”对于自己的父母,成后龙常常满怀歉意。
“嫂子(指肖合意)比男人还能干,对待婆婆比亲生女儿还孝顺,全村没有一个不佩服的;大哥(指成后龙)挑起生活重担,对待李桃就像自己的妈妈一样,他们是全村学习的榜样。”对肖合意和成后龙,汪家垅村党支部书记汪祖军赞不绝口。
孝行善润心灵,村民争相学习。2017年,汪家垅村翻修文化礼堂,肖合意被推选为“孝贤媳妇”,其事迹也被写进了文化礼堂,在全村推广学习。(东楚晚报 记者 陈子才 通讯员 李璐璐 张冰)